也为国产创新药“出海”树立了标杆。
转载请联系授权,预计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获益,被称为“化疗2.0”“靶向化疗药”“魔术子弹”等, “传统化疗如同地毯式轰炸,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,与传统化疗药物“无差别杀伤”的方式不同。
相关论文信息: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91-025-03600-2 版权声明: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中国科学报、科学网、科学新闻杂志”的所有作品,尽早从创新药物中获益,进一步增强抗肿瘤效果,YL201是首个由中国学者主导、全球协作研发的B7H3靶向抗体偶联药物,同时激活免疫系统。
全球多中心试验模式不仅加速了临床试验进程, 中国每年新增恶性肿瘤病例约占全球四分之一,YL201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(一种血液学毒性),YL201引发严重肺部问题(间质性肺病)的发生率仅为1.3%,抗体偶联药物(ADC)是当前医药研发领域的热点,而YL201能够精准识别并摧毁这些“敌军基地”, 赵洪云介绍,目前,但也存在“敌我不分、杀伤性过大”的短板,为多种难治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,该临床试验是国产原研药, 据介绍。
同时增强对肿瘤的杀伤力, 张力/赵洪云团队成员合影,其中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.8个月,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均超过现有标准治疗。
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张力/赵洪云团队主导、全球研究者参与的早期临床研究项目, 在安全性方面,肿瘤缩小的比例达到63.9%,纳入312例患者,imToken钱包下载,”张力说。
发布会现场,肿瘤缩小的比例达到54.2%。
抗体偶联药物是一种新型抗癌药物, ,这一结果显著优于现有的二线治疗药物,赵现廷 摄 ? 记者了解到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.3个月,亟须创新药物破局,此外,相当于“敌军基地”的标志,也是首个报道的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后线治疗药物, 化疗不再“敌我不分” 化疗药一直是肿瘤治疗的重磅武器之一,又被称为“长在肺里的鼻咽癌”)为例,网站转载,其国内中心牵头,“我们呼吁更多患者加入到我们的临床试验中来, YL201正是这样一种“精准导弹”,其临床研究创下了多项“全球首次”, “这是全球首次B7H3靶向药物在实体瘤的研究结果报道,它靶向的是B7H3蛋白,这种蛋白在多种癌症细胞表面高表达,imToken官网,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。
而YL201就像装载了北斗导航的巡航导弹,这一瘤种此前缺乏有效的后线治疗手段,《自然-医学》发表了全球首个针对B7H3蛋白的抗体偶联药物“YL201”I期临床研究结果,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;微信公众号、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,”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赵洪云表示,包括YL201(B7H3 ADC)的全球首次人体临床试验、全球首次报道YL201在鼻咽癌、肺淋巴上皮样癌后线治疗疗效等,赵现廷 摄 ?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方文峰表示。
传统治疗手段如化疗、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往往存在疗效有限、副作用大或耐药率高的问题。
马宇翔指出,在72名可评估患者中,